炎炎盛夏的水果餃子

炎炎盛夏的水果餃子

假如你到了捷克,卻沒有吃過水果糰子,那你可得為了它再飛去一趟!水果糰子(ovocné knedlíky)也可稱作水果餃子,是一種傳統的捷克料理,除了經典的元素外,也會隨著季節與所在地區而有所變化。
這種捷克式糰子最早出現在 12 世紀的波西米亞,稱作「šiška」,現在的名字「knedlíky」則源自德文單字「Knödel」。第一份用麵粉或馬鈴薯製作糰子的食譜寫成於 17 世紀上半葉,水果糰子也在差不多的時間被提及,被稱作「甜球」,然而當時內餡通常是李子醬,而且是用油炸的。如今所見水煮的水果糰子得在那一百年後才出現在餐桌上。

在歐洲大部分國家人們都不會吃甜食當正餐,但對波西米亞與摩拉維亞的居民來說,吃一份甜滋滋的水果糰子當午餐或晚餐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!儘管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水果糰子,水果盛產的夏天仍是最美味的季節。


有趣的是,水果糰子蔚為風潮的起點,其實是從「蔬菜糰子」開始的,而且是一種特別的蔬菜:產自摩拉維亞大黃根(rhubarb)。現今的水果糰子一年四季各有不同口味,當草莓成熟時,便有草莓糰子,緊接著是梨子。到了夏天,則輪到鵝莓和黑醋栗成為糰子裡的主角。不過藍莓才是永遠的王者,第二名是李子,也就是水果糰子開始包水果的始祖。李子糰子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口味了,波蘭裔的法國名廚 Édouard de Pomiane 就曾說李子糰子是全世界最美味的十道料理之一。隨著時序繼續推移,當蘋果或梨子的產季也都結束了,糰子還能包入李子醬、巧克力甚至是扁桃仁膏。

一種糰子,各地大不同

如果你以為整個捷克不管走到哪裡,都能吃到一樣的糰子,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!從使用的麵糰、裡頭包入的內餡,再到淋在上頭的醬料,都會隨著你所到的地區改變。

和大部分典型的捷克菜餚一樣,水果糰子的作法會根據各地方盛產的食材而有所不同。在畜牧業興盛、乳源充足的地方,糰子便會在麵糰中摻入茅屋起司,上頭再灑上更多茅屋起司刨絲。更富有的家庭則會淋上或甜或酸的奶油。至於在馬鈴薯產地,水果便會被包在馬鈴薯做成的麵糰裡,常見的配料也會變成罌粟籽、薑餅粉或者用奶油煎香的麵包碎。

李子馬鈴薯糰子佐薑餅碎

材料(四人份):
水煮未去皮馬鈴薯 600克,粗粒小麥粉 50克,高筋麵粉 200克,雞蛋 1顆,鹽 少許,李子 500克,糖霜 100克,薑餅碎 100克,奶油 150克

作法:
馬鈴薯放涼後,去皮並壓成泥。加入少許的鹽、雞蛋、粗粒小麥粉、過篩的高筋麵粉,揉成緊實的麵糰。將麵糰擀成薄片,切出許多 4x4 公分的方形,將清洗乾淨、去籽且放乾的李子包入其中,做成糰子。準備加入少許鹽巴的滾水,糰子下鍋並馬上攪拌,以防黏到鍋底。當糰子浮到水面時,便可將它們撈起,瀝乾盛盤,最後灑上薑餅碎、糖霜與溶化的奶油。

時至今日,在最貧瘠的部分地區,通常在山區或丘陵地, 人們會用發酵麵糰製作「巨無霸」糰子,以一大顆代替好幾顆小糰子。在古早時代,這麼做是為了增加飽足感。因為森林裡水果來源充足,好比說藍莓或覆盆子等,糰子不只包入了水果,連上頭也要淋上果醬

藍莓糰子佐「žahour」藍莓醬

糰子的材料:
中筋麵粉 400克,細砂糖 15克,鹽 少許,新鮮酵母 40克,鮮奶 200毫升,雞蛋 1顆,藍莓 200克
果醬與配料的材料:
藍莓(冷凍) 200克,檸檬 半顆,細砂糖 20克,馬鈴薯粉 1茶匙,茅屋起司,奶油,糖霜

作法:
將麵粉和鹽在碗裡拌勻,中間壓出一個洞,放入酵母。灑上一些糖,加入微溫的鮮奶,然後稍等酵母發酵。加入剩下的鮮奶與雞蛋,揉成麵糰,在溫暖處靜置發酵 30 分鐘。完成後,將麵糰分成四等份,擀平,包入藍莓,揉成糰子狀,再靜置發酵約 15 分鐘。接著便可下鍋,在加了少許鹽巴的滾水裡煮熟,大約 5 分鐘後翻面,再煮 3 分鐘。煮好後,用叉子戳幾個洞,讓蒸氣從裡面散出,以防冷卻後縮水。

再來輪到製作果醬。將藍莓、檸檬汁與糖放入鍋中並煮滾,同時馬鈴薯粉混一些開水,慢慢倒入鍋中做勾芡。盛盤時,將糰子對半切開,淋上果醬,灑上刨絲的茅屋起司、糖霜與溶化的奶油。
 
捷克人無論男女老少,都愛水果糰子,甚至還會舉辦大胃王比賽。2018 年一位來自維佐維采(Vizovice)的挑戰者吃下驚人的 202 顆李子糰子,至今無人能破。當然,你不必吃得像他一樣這麼多,無論你想當正餐,或者當作甜點來吃,你都一定能體會到水果糰子的美妙之處!